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2012 年 10 月 14 日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1165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作者:褚士瑩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4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4064
  • 裝訂:平裝

【心得】
對於一位旅人而言,家的定義是什麼?或許有多人都會很直覺式地說:家就是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有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這就是家 。對一位游牧民族而言,家或許是一個可移動的蒙古包。電影「航站情緣」中的男主角,成為一位無國藉的人,家就成了他茫然未知的代名詞 。在台灣也有因外籍勞工生子或娶外籍新娘,因不知何原因?有些小孩成了無國籍的人球。這也令我想起另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他也是 無國籍之人,船上的一切,就是他的家,最後他還是離不開那艘船。家是人情感最深的連繫,切不斷的是那份情感。

  作者提到:全球化的浪潮下,家的形狀,正在快速改變者。許多家庭,父親外派中國大陸三級城市,每半年才能回台灣一次,哪裡才算真 正的家?母親帶著孩子到另外一個國家求學,除了寒暑假,其他時間都在台灣,家在何方?...家的概念開始經歷強烈地震,我們不得不問 :如果家再也不是不會移動的建築空間,那今日家的概念是什麼?「對你而言,家在哪裡?」或「你心目中的家是什麼?」突然變成了我時常 被問的題目。

  看完這本書後,仔細思考,在台灣或許我有四個家,一個是在高雄土生土長的家,從小到高中職求學都不曾離開的家,也是目前所居之地 ,也是擁有許多好友最集中的一個城市。另一個是老爸口中的老家屏東,那裡住了許多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也是我小時候常常愛去溪邊抓魚玩 耍的地方。

  台南也是我另一個家,大學在那住了四年,永康是我熟悉的地方,在某個轉角的早餐店面,是我們常去的地方,也是我們room man最常討 論的話題,老闆娘的女兒看起不錯,於是老闆就跟我們很熟,因為常去。台南高工對面的夜市,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連賣飲料的老闆都跟我 打成一遍,最後飲料攤歇業時,也請我們去唱歌送別。那裡有家的感覺,四位從高雄上來的台南的好友們,一起在那過生活,吃火鍋,打世紀 帝國,假日一同在台南趴趴走。當然,也有許多情感上的回憶...

  碩士畢業後,也在南科待了二年多,南科宿舍也是我的家,那裡有許多很要好的同事們,一起工作而住在同一層,偶爾浚榮就約我去釣蝦 ,或者去海釣。王博宿舍內總是堆滿了「紅酒」及「書」,當然還有吉布德三人組總總話題,還有許多不及備載的事情。隨著大家各奔西東,那 裡曾是我最熟悉的家。

  台北是我第四個家,更準確地說:陽明大學就是我的家,那裡有一群打拚的同學及學長姊、學弟妹們。即使畢業後,我更有一段時間常常 回去。在台北二年,也是跑遍大大小小地方,對於台北的一切,都那麼的熟悉不過了。家是人的情感,與在那地方的人、事、物有了記憶的牽 連,上台北就會想起同學們,APT LAB的伙伴,就會有回到家的感覺。所以,家麟學長還是繼續留在台北好了...哈~。

  最後還有一個無形的家,無論人在什麼地方,總會透過網路連到Facebook或Blog,那裡也是人們無形的家,無論距離多遠,總有些好友們 來按讚關心一下,或者給予生活上寶貴的建議,或者打打屁,天南地北的畫虎爛,也樂於與大家分享生活點點滴滴,這也是家的感覺。

※就算沙灘旁的老房子終有一天會被底下流過的湧泉拉倒、窗戶玻璃常常離奇破碎,但我還是深感幸福,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學休息,做 自己的地方,這是一個真正的家。

Read Full Post »

圖書心得【一個人的經濟】

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1048

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 作者:大前研一
  • 譯者:孫玉珍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3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7168
  • 裝訂:軟皮精裝

【心得】
大前研一的書都還滿值得推薦的,他的思考模式我還是學不會。「一個人的經濟」看到書名,我比較好奇的是這社會變成什麼樣了?為何 是一個人?一個人能帶來什麼樣的經濟?雖然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人,也很多事情也都一個人完成,但我們不見得真的想要一個人,有時會跟朋友聚餐,或者身旁有個伴侶,看看電影,四處逛逛,又或者是一個家庭出遊。一個人,聽起來或許有些孤單,但我不免好奇,買回來拜 讀一番,一個人的生活,未來它是呈現怎樣的社會經濟體。

  之前,跟阿吉的閒聊時,滿推薦他看這本書,我一直說要寫心得與他分享一下,或許他可以找到未來市場的金礦...

文中最寫實的就是這段話,聽起來或許有些感傷,但實在太佩服大前研一了,連這樣也可以想出「商機」。

這是個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 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 老年人「必須」一個人生活的時代。

20歲做個有為青年:想要一個人住的自由
30歲樂當單身貴族:期待王子公主的出現
40歲接受快樂敗犬:一個人自由自在沒牽絆
50歲個像有婚寡婦:老公最好不在家
60歲晉升資深主婦:拒當老公孩子的女傭
70歲變成失伴老人:每天都是星期天

  在台灣也慢慢步向日本的模式,隨著學歷越來越高,經濟前景不看好,晚婚、不婚,甚至結婚不生子的人也越來越多。社會多元化了,思 想也跟著多元化,或許人生不見得要遵循著傳統,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只是我們真的清楚自己未來想 過的生活方式嗎?又或者迫於環境的無奈?

〔買不起房子,愈來愈晚婚〕

  書中提到日本特有的社會現象「單身寄生族」,因有些青壯男性收入太低,負擔不起東京的房貸,甚至房租,而父母也樂意和他們同住。 這些人在遇到適婚對象,一定會被問到:「你有自己的房子嗎?」如果買不起房子就無法結婚,實際結婚年齡也就愈拖愈晚。

  在台灣我們這一世代是普遍高學歷世代,但卻也面臨經濟的崩世代,50年代的經濟起飛,使得父母一輩的成功經驗模式,不完全能套用在 我們這一代身上,有些父母在看待女兒所交的男朋友,有時不免會多了許多金錢價值的判斷,大學生22k是否能養一個家庭?女兒是否會嫁入一 個要吃苦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心,我們都可以諒解的,但父母不見得對現在的經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變成一直在尋找...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要有20種嗜好〕

  或許你會覺得有些多,作者提出20種嗜好之中最好是10種室內娛樂,10種戶外活動,而5種可以獨樂,5種與朋友同樂。

的確,想要享受一個人的生活,真要培養一些嗜好,這些嗜好也就是商機,你會發現雖然經濟不景氣,但人們卻知道如何用廉價的休閒方式, 來維持著生活品質。又或者節省其它支出,就像有些人平日吃50元的便當,假日住五星級的飯店。對於買東西也更懂精挑細選,如書所講的「 日耗的要便宜,耐久的要精緻」、「貴的要獨特,便宜的要超值」,這些因經濟的改變,而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因素 ,就可抓住新商機。

〔派遣人力〕
在日本企業聘用正式員工的人數也僅占總員工數的47%,現在大家都對聘用正式員工十分謹慎,因為一旦雇用正式員工,就會降低人員聘雇 的彈性。

  在台灣因金融海嘯後,派遣人力就成許多企業愛用的對像,但這是好是壞呢?若以短期眼光來看,他們福利或許沒正式員工好,也較不穩 定,但長期來講,經過十年後,他們可能是身經百戰的勇將,價值也許比那些正職員工來得高,正職員工待久了,有時會過於僵硬化。作者也 鼓勵年輕人,不要拒絕外派至海外,在經濟無國界的貿易市場裡,末來這些外派的種子,都是提升國家國際競爭力的一員。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