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文章
留言

Archive for the ‘圖書’ Category

隱私不保的年代 :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和私密窺探(2版)

隱私不保的年代 :網路的流言蜚語、人肉搜索、網路霸凌和私密窺探(2版)
The Future of Reputation: Gossip, Rumor, and Privacy on the Internet
作者: 丹尼爾.沙勒夫
原文作者:Daniel J. Solove
譯者:林錚顗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5/05/25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5925

【心得】
  之前有去看過一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勞勃狄尼洛很注重其長官的隱私權,雖然身為執行長的下屬,常常會聽到公司機密,以及接觸到執行長個人隱私的領域。但勞勃狄尼洛卻不會因此在辦公室大談其長官的個人隱私及公司機密,更能適時地從中協助其長官擺脫困境。

  這種事若發生在有些職場上,早就被人放在群組上,拿出來八卦一翻,更別說有人會注意到他人隱私及感受。有些人就只是喜愛探人隱私 ,其目的不在於他有多關心您、多在乎您,或者想協助您。他們要的頂多是與人八卦聊天打屁時,有個更好的揶揄對象罷了!久而久之,有時 也會花太多時間在這種毫無建設性的議題上,而感到乏善可陳。
  記得Facebook剛在網路上興起時,許多人都不見得可拿捏好自我的隱私,亦或是尊重他人隱私,當時的Facebook也受到許多人批評,其在 隱私權保護上做得不周延。也有些長官會透過FB處心積慮地,在窺探其下屬的隱私,他們在意的不是真正出自於關心下屬,更多是在監視。所 以當我們在網路上發表言論或散佈資料時,更要謹言慎行,網路上的許多行為,看似很自由,可隨心所欲,但也會受到法律上的規範。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丹尼爾‧沙勒夫的著作。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寫得比 麥爾荀伯格的「大數據隱私篇」還來得好,討論的內容也更豐富,更令人省思。而大數據隱私篇一書的重點大多圍繞著「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現在歐盟也是在要求google搜尋引擎的資料保留,也要有個適當期限或者消失的機制,讓有些資料能自動刪除,我想下次有空再與大家分享心得。

(歐洲法院:Google 必須尊重使用者的「被遺忘權」; https://share.inside.com.tw/posts/4812 )

  這本書【隱私不保的年代】舉出許多案例,在網路上因一句無心的留言,或散佈謠言,其傳播速度、殺傷力都比線下交流來得強大。而「言論自由」與「穩私權」這天秤二端的法碼,更是讓我們去思考如何拿捏得宜。最近看新聞時,也發現有更多報導時,大都會尊重這些平民百姓,包含成年人及未成年人,無論一開始是否對或錯,至少都會將當事者打馬賽克,我想這是一種對當事者隱私權的尊重,在未審判前應給予合理的隱私保護。即使在審判後或幾年後,是否也要有給予「被遺忘權」,讓當事者也能重新開始?面對全新的人生。

【內容摘要】
※保護隱私免於揭發,讓人有空間去改變,去定義自己和自己的未來,以免成為「自己過去記錄的囚犯」。
※「名聲是一件無聊騙人的東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麼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麼過失」…名聲可以是脆弱的、可以被操作的和不正確 的。

※「八卦是最基本的資訊交流,教導人們其他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團體的價值也因其遭到改變或加強」。當我們揭開面紗而偷窺人們的私生活 時,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群體極化效應」-當群體聚集在特定議題上時,他們傾向於極端化他們的意見,因而引起更極端的觀點。

※誹謗法包括兩種侵權行為-文字與口頭毀謗。
※隱私侵權法共有四個侵權行為:1.侵入他人的私密領域;2.公開揭露私人事實;3.誤導;4.盜用。

※有些學者認為,當隱私與言論自由發生衝突時,最高法院應該廢止隱私侵權法的效用。
※倘若沒有隱私,許多人可能無法暢快地說出坦白的話。保護隱私,實際上是可以促進言論自由的,而不是限制言論。

※匿名讓人們逃避他們為言論所應負的責任,但這是有代價的,喪失了用作者真名所能帶來的光榮感。
※匿名是保護隱私的一種形式,卻也幫助違反隱私。匿名可以經由讓人們自由談論而不必被公開身分的方式維護隱私,卻也藉著讓人們便容易侵入他人隱私的狀況下侵害隱私。

※在網際網路上,人們難道不該有一些可以停止散布他們的祼照、謊言或個人資訊的能力嗎?
※今天,隱私已不再只是某事是否已經暴露給別人的問題了。最重要的是,暴露的本質以及資訊被用來做了什麼?

※人們願意分享各種各樣的資訊,只要是在他們控制之下。
※二元隱私觀點的問題在於它是個非黑即白的主張。我們往往不希望絕對的祕密。相反地,我們希望控制我們的資訊如何被使用、透露給誰、如何傳播。我們要限制資訊的流動,而不是完全讓它停止不動。

※數位時代的隱私比老式的隱私複雜了許多。我們幾乎很難完全隱藏我們的生活資訊,但這不意味我們不期待限制其使用方便性、確定它停留 在一個特殊社交圈內,或著對它實施某個程度的控制。

Read Full Post »

成為讓部屬願意追隨的上司:51個帶人先帶心的領導力

成為讓部屬願意追隨的上司:51個帶人先帶心的領導力
ついていきたい」と思われるリーダーになる51の考え方
作者: 岩田松雄
譯者:劉滌昭
出版社:悅知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出版日期:2013/11/28
語言:繁體中文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8797

【心得】
「領導統御是一門學問,管理能力也是需要學習培養的」。如果你能認同這句話,那麼這本書才值得推薦給你。一般能當上主管的人,皆 有其過人長處的特點,大多是工作努力,能在其專業領域獨樹一格的人。當上主管後,卻不見得每位主管都能謙卑地,學習如何當位主管?有 些不肯學習管理學的主管們,當他們遇到衝突或危機處理時,往往會採取人性最原始、醜陋的方法,通常以「負面的手段及方法」在處理他們 所不喜歡的人、事、物。

  即使你不是位主管,也可學習著用主管的角度在看事情,更有助於自己在職場上缺點的改進。其次,也可了解你直屬上司所做的決策是否 合理?管理上是否有盲點?在職場上,上司真正了解下屬比下屬了解上司還難,為何這麼說呢?權力核心的集中,也象徵著周遭有一堆阿諛奉 承的人圍繞著,揣摩上意、迎合主管意思,一直在你我身旁的職場上,不斷的上演著,主管很難聽到真心話。反之,上司不斷地在做決策,不 斷地在傳達他的想法,其一言一行,下屬都會不斷的關注、推測,主管的喜好、個性,都容易被下屬掌握。

  假若當上主管就應去思考,自己身上是否有一些東西,值得讓下屬去學習、效法的。而不是只會聊八卦、批評、惡鬥、造謠,最後自己分 化自己的團隊,一個組織其實不需要這種類型的人當主管,這對組織是種長期的傷害。

  主管的品德修養,是書中作者極為重視的。當掌權時,如何面對種種誘惑和非法行為?是否能始終如一地做一個正直的人?在在考驗一位 主管的品德是否崇高。並強調「權力就是責任。當權力擴大,責任也隨之增加。而在責任增加的同時,是否能夠自律?是否還能注意到比你弱 勢的人?」

【內容摘要】
※不道人長短,也不驕傲自誇。說人壞話等於是貶低自己的格調,不能不注意。
※是否能為社會大眾謀福利,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人很脆弱,而且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所以,當顯露出弱點時別把它當一回事,這是人之常情。
※要糾正某些事情時,先給予下屬肯定,或先加以誇獎之後,再來糾正。

※沒有親赴現場、不重視現場,或不考慮別人的立場,是無法發現許多事情的真相或問題。
※平時就應努力建立起不需要跟下屬渴酒也能聽到員工心聲的關係。

※擁有很多挫折和痛苦體驗的人才應該成為領導者。因為他們了解受挫的心情,有了同理心,也才能做出適當的行動。
※應重新檢討對部屬或晚輩的態度,重視的程度應超過位居高位的人或上司。面對較弱勢的人,必須抱持更重視的態度。

※有些人在上司面前表現出非常低姿態,對下屬卻擺出不可一世的樣子。越是對上司諂媚的人,越會要求下屬以相同態度對待自己。

※我習慣先聽事實,然後再問下屬對此事的意見。如果不這麼做,就只能聽到判斷,而聽不到事實。
※勇於承認自己仍有缺點,才會更加努力改正。保持這種態度,自然就能持續成長。

 

Read Full Post »

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

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

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作者: 芮貝卡.史克魯特

原文作者:Rebecca Skloot

譯者:賴盈滿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1/04/01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00929

【心得】

  海拉細胞(HeLa Cell)是我之前在研究所實驗室裡最常聽到的細胞株,它常被拿來做各種生物實驗。而我常在實驗室裡分析的生物晶片資料,也常看到它(HeLa Cell)的出現。直到我最近在研究個人資料保護法與基因隱私相關的議題,才在某些文獻探討中發現此書,於是就很好學地買回來研讀一翻。

  1951年,海拉細胞是取自一位婦人得了子宮頸癌的細胞,後來為了匿名化,將其婦人本名海莉耶塔‧拉克斯(Henrietta‧Lacks)簡化為「海拉」。但以當時的病歷表來看,似乎也未將其去連結化,其實還可以找到識別她本人的方式。

 

  子宮頸癌分成兩種,一是穿透子宮頸表面的侵襲性癌,另一是沒有穿透表面的非侵襲性癌,正式名稱為「原位癌」。醫學界直到1941年才有能力診斷出原位癌,檢測方式也就是「子宮頸抺片」的診斷法。在那年代醫學界還是個權威,醫師從你身上取得任何細胞,或之後有任何研究貢獻,病人是永遠不知道的。有些更惡劣的醫師為了醫學研究,會殘害病人,施打莫名的藥劑,只為要得到實驗組及對照組的比對。而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有名的「紐倫堡大審」更發現有許多納粹醫師,拿人體來做實驗,嚴重違反醫學倫理,但在這之前,醫學倫理是並不被重視的。

 

  現今,我們去醫院做檢查,都會簽一堆同意書,這些同意書其實我們很少詳細去閱讀,但「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已經是維護個人權益不變的準則,人們有權利知道醫師如何治療病人,而人體實驗也必需徵求病人的同意方可執行,也要告知病人相關可能的副作用。

 

  當我們到醫院後,做完某種手術後,你可否曾想過,那些從你身上切割下來的組織,最後它會到那裡去?其實,有更多的組織都提供學術研究了。將來這些組織的研究,或許有一日會發現治療的藥物,近而申請專利,你是否可主張你對此專利的貢獻呢?又或者,從你身上切割下的組織,你是否可主張你個人的所有權呢?如果有一天,這些組織或細胞,拿去定序或做成生物晶片的資料,這些基因資料,是否對你的隱私權有重大威脅呢?或許你有些遺傳性疾病,但因為你的基因資訊外洩,保險公司可能把你列為拒保對象,工作上顧主可能不願聘用你,這些可能因為基因所導致的「基因歧視」讓你的人權受到損害。

【內容摘要】

※細胞所有權引發棘手問題…病人細胞的權利歸屬何人?…誰告訴你可以賣我的脾臟?

 

※病人必須擁有最後的仲裁權,決定自己的身體組何去何從,否則將形同廣開大門,讓人得以醫學進步為名,行侵犯個人隱私與尊嚴之實。

 

※只要組織從體內移除,無論是否經過患者同意,患者對於該組織的一切權利便隨之消失。…任何人都能取走和販售。

 

※他表示就算事先詢問,病人也不一定能知情同意,因為他是晚期帕金森底病患者。

 

※美國1996年頒布「健康保險可攜與責任法」(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2008年頒布「反基因歧視法」(Genetic Information Nondiscrimination Act)。

 

※每位醫學院畢業生都要宣讀「希波克拉底誓言」,其中便提到醫師必須維護病人隱私。…和紐倫保公約或美國醫學學會倫理準則一樣。

 

※我每回對別人講起海莉耶塔和她細胞的故事,對方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醫生沒有讓海莉耶塔知道就取走她的細胞,這是合法的嗎?醫生想用你的細胞進行研究,不是應該知會你嗎?答案是「不」,這答案適用於1951年。

 

※關於金錢利益,問題不在於人體組織和組織研究會不會商業化,因為商業化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未來也不會停止;禁止商業化,企業就不會製造我們許多人所仰賴的藥物和檢驗法。

 

※研究人員成了企業家,雖然振興了經濟,提供誘因激勵科學研究,但也帶來問題,像是隱私和所有權之爭。

Read Full Post »

【圖書心得】忘了。走一段無悔的失智照護旅程

 忘了:走一段無悔的失智照護旅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9097

 

【心得】

  最近實在超忙的,難得國際私法的課程已告一段落,現在可感覺到休閒時間的可貴,可讓自己的大腦清靜一下,片刻的深呼吸,清晨的陽光從窗外灑落,好久沒動手寫寫心得了。

  某日去逛好市多的時候,瞥見禇士瑩最新出版書,有點驚訝的是,他居然寫失智照護相關的書,之前會看他著作的書藉大多是旅遊的,在我刻板印象中,一位旅人怎麼會去寫醫療照護的書籍?在他順遂的人生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有時面對一個家庭有需要長期照護的親人時,所要面臨種種心靈上的煎熬及各種壓力的來源,真不足以為外人道,雖然不足為外人道,但也並非要將外人拒至千里之外,有時可尋找適當管道舒解,可得到更多處理的方法,也可讓心靈得到一席喘息空間。

  也或許我們尚未面臨如此窘境,許多刻骨銘心的傷痛未曾經歷,但我們也不能視若無物,或許有時命運的捉弄,會無意中發生在你我的身上時,應如何應變?藉由這本書讓我們更能了解如何面對失智者,及對長期照顧者如何因應的建議。也藉由這本書讓我們心更柔軟些,去體會、關懷那些長期照護的議題,以及那些遠渡重洋、離鄉背景來台從事看護工作的外籍勞工們。

 

  作者以感性的文筆,刻劃出他照顧失智外婆的心路歷程,及以時空交錯的手法,提到母親可能有失智的情況。書中也有訪談許多位失智者相關照護的案例,以及國家政府機關或社福團體能夠給予的相關資源,對需要長期照護者無非是汪洋中的救生圏。

 

【內容摘要】

  • 對親人失智的悲傷,不是來自他當下的遺忘,而是自我緊抓著歷歷在目的過往不肯放。盡了全力,然後釋懷、繼續好好過活,才是生命教給我們最重要的一課。

  • 沒有機構是十全十美的,再怎麼好的機構,工作人員也無法時時刻刻只關注我們的家人,這點和居家照顧有所區別,入住機構前,家屬要先有清楚的認知。

  • 失智病人照顧要點之一是維持固定的、熟悉的生活環境;因此除非問題無從改善,否則不要任意變換病人的生活環境。

  • 在台灣,和四十萬外籍看護同樣無聲無息的,還有六十萬居家照顧者。根據統計,家庭照顧者有20%罹患憂鬱傾向,87%罹患慢性精神衰弱,死亡率比非照顧者高出60%,但得到正式資源協助者僅6%。

  • 平均每位照顧者要承受身心煎熬長達6.54年,高達二成五的人甚至超過十年以上。

  • 「不談過去,只把握現在」;而「現在」確實是失智症病人和親愛的家人,唯一能夠並同擁有的時光。

  • 熊貓媽媽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體會到人生璀璨華麗的部分實在太短暫了。一旦得了失智症後,每個人都變成一樣,從大人退化成幼兒,繼續退化成嬰兒,最後回到胎兒的狀態,直到生命結束。

  •  如果重新來一遍,還是會選擇親自照顧父親,但是我不要再堅持單打獨鬥、悲情地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了,有那麼多親人的資源、醫療的資源、社會福利的資源,為什麼當初竟會覺得不向命運求饒、不向外界求助,是唯一能夠證明對父親的愛的方法?起碼,我會找個外籍看護來幫忙。

  • 照顧父母的這些年,她體會到「生活品質比生命長度更重要」的道理,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未婚女兒可以陪伴父母渡過人生最後一程,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在經濟無虞的情況下,給予父母最需要的照顧,為了提供這種有尊嚴的、有品質的照顧,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夠的。

  • 「認識別人容易,認識自己難。我們得先修正自己的偏見,才能看到完整的世界。」

  •  菲籍看護工 Blessie 曾寫過一首詩,題為〈台灣,一個讓我築夢的國度〉

當一位異鄉人站在您的土地上

彷彿入侵者必須要接受充滿敵意的批判

我不曾有犯罪的思想

然而異鄉人似乎帶著原罪

我像是一個被鐵柱圍關的囚犯

Read Full Post »

【圖書心得】一個人的愛情療癒

一個人的愛情療癒:一個人、兩個人或三個人的關係,如何走出來?

一個人的愛情療癒:一個人、兩個人或三個人的關係,如何走出來?

作者:約翰.詹姆斯、羅素.傅里曼
原文作者:John W. James、Russell Friedman
譯者:席玉蘋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037504
裝訂:平裝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2893

【心得】
  之前在朋友的Blog看到她寫一本書的心得「一個人的療癒」,於是就很好奇,看了一下內容,感覺還滿好看的, 在國外心理學發展很多樣化,心理治療的醫學也很多,歐美國家都很注重心理問題,但觀華人民族,卻將這心理問題視 為弱者,以致華人社會對於難過、傷心的心理不敢表達出來。

  於是我上星期,就到金石堂書局小逛了一下,找一下「一個人的療癒」這本書,但因有急事,所以只看到「一個 人的愛情療癒」,於是乎翻了一下,確認是同作者,而且還剛出版不久,熱騰騰的咧!就買回來拜讀一下,也或許之 前會讀一些鄧惠文醫師的著作,所以對心理剖析還滿有興趣去了解的。

【心得】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面對情感的問題,其實我們都不知如何去處理當下情緒,怎麼去安撫一顆受傷的心,大多人 都選著隨波逐流,也或許他們已經力不從心了,倦了、累了,滿腦子已經被突如其來的惡號佔據著,這打不開結,充 滿了許多困惑,我想這本書以務實心理科學的手法,運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概念,來教導你如何坦承面對自己的情 緒,以正確的行動來化解未了結的情緒,這樣你才能重新開始,重新再來。作者也是美國傷心療癒協會的創辦人,官方網站:http://www.grief.net/

  「我到底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另一半?」,作者以這段話引出人們對找到「心靈伴侶」的內心渴望,但往往卻事與 願違,這也是我的疑惑,藉由這本書我也重新檢視自己的愛情歷程,有時也常常會問自己在愛情中,追求的是什麼? 該珍惜的是什麼?在感性中是否能保有理性?若要維持長久的感情,結婚是重要的嗎?我想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堅定 自己對愛情正確的信仰,等待對的人出現。

  前言提到「未了結的過去,會再次毀了你的愛情」,若你無法化解和前任伴侶之間的傷心情緒,這些未了結的情 緒就會被你帶進日後的感情中,再次破壞你的愛情。我倒覺得這跟情人之間相處模式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許多情侶間 不見得懂得溝通,有問題就往心裡藏,不敢坦言,於是累積許多情緒,壓抑著自我,到最後分手時,也沒講清楚,於 是會帶著許未了結的情緒,而這些諸多的情緒卻往往在日後分手後,造成一種陰影,變成日後在療傷時,會更加複雜 與困難。所以情人間若有任問題,最好在那時間點,做最好溝通方式,不要一直累積,到最後就像一本「爛帳」一樣 ,模糊了許多事,假若走到分手的地步,分手的原因也盡量單一,我覺得分手也需要溝通的,這才不會造成日後感情 上的包袱。

  「大家都用錯的方法處理傷心」,作者提出六種錯誤處理傷心的方法,我覺得論點很有趣,講得也滿有理的,1. 不要難過,2.找東西來取代失去的,3.獨自傷心,4.時間會治癒情傷,5.要堅強,6.保持忙碌。相信大家都有被安慰 或者安慰別的經驗,大家都會說「別難過」、「下一個會更好」,但這不會幫你停止傷心,而且故作堅強樣,只會讓 你傷心更久,唯有坦誠面對自己的情緒,才是堅強的。

  這本書每一章節都是循序漸進的,漸漸引導你面對自我情緒,了解自我,進而找到真愛...如第四章談:「為 什麼我一直無法走出來?」,有80%的人承認他們罔顧自己的直覺,明知不會有結果還硬是飛蛾撲火。不過作者講到 初次見面的直覺,卻可斷定未來的事,我覺得太過科幻了,雖然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殊直覺,但直覺它有時會是種 偏見。直覺其實是要事後「觀察」印證的,不能只單靠那虛無直覺的就認定一切事,如果你真的可以鐵口直斷的話, 那應該別浪費你的天賦,去當算命仙。

  接下我講快一點好了,不然讀者們會沒耐心看完,呵~總之作者引導大家針對那些感情上的缺口及情緒,作一書 寫、回顧,並唸出來,把這些情緒作個寬容的告白。我想這是很有用的方法,本身也是嚐試過,當你透過書寫時,可 讓內心重新檢視,在這檢視的過程中,你情緒會得到疏導,而很平靜。

【結尾】

  最後就是用新的方式面對感情,去重新建立自己對感情的信仰,想想不爭吵的好感情,如何做到?養成學會傾聽 以及理解伴侶心靈的好習慣。最後是最有趣的是,寫下你的新擇偶標準,當然我也寫下來了,這是祕密...嘿~

  最後就勇敢去interview...find your love

不過,我還是覺得東西方人交友方式,還是有些許差異,或許你會有一套適合自己的交友方式。

==============================

這本書要獻給:

.遭受劈腿、外遇或情變而恢復單身的人;
.曾經失戀、現在又重新戀愛的人;
.和另一半總是爭吵不斷,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人;
.不再相信愛情、放棄追求幸福的人。

在愛情世界裡,帶來傷害的是別人,但造成痛苦的,卻是我們自己。
只因為,我們老是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失落的情緒。

Read Full Post »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1165

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 作者:褚士瑩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4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54064
  • 裝訂:平裝

【心得】
對於一位旅人而言,家的定義是什麼?或許有多人都會很直覺式地說:家就是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有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這就是家 。對一位游牧民族而言,家或許是一個可移動的蒙古包。電影「航站情緣」中的男主角,成為一位無國藉的人,家就成了他茫然未知的代名詞 。在台灣也有因外籍勞工生子或娶外籍新娘,因不知何原因?有些小孩成了無國籍的人球。這也令我想起另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他也是 無國籍之人,船上的一切,就是他的家,最後他還是離不開那艘船。家是人情感最深的連繫,切不斷的是那份情感。

  作者提到:全球化的浪潮下,家的形狀,正在快速改變者。許多家庭,父親外派中國大陸三級城市,每半年才能回台灣一次,哪裡才算真 正的家?母親帶著孩子到另外一個國家求學,除了寒暑假,其他時間都在台灣,家在何方?...家的概念開始經歷強烈地震,我們不得不問 :如果家再也不是不會移動的建築空間,那今日家的概念是什麼?「對你而言,家在哪裡?」或「你心目中的家是什麼?」突然變成了我時常 被問的題目。

  看完這本書後,仔細思考,在台灣或許我有四個家,一個是在高雄土生土長的家,從小到高中職求學都不曾離開的家,也是目前所居之地 ,也是擁有許多好友最集中的一個城市。另一個是老爸口中的老家屏東,那裡住了許多有血緣關係的親戚,也是我小時候常常愛去溪邊抓魚玩 耍的地方。

  台南也是我另一個家,大學在那住了四年,永康是我熟悉的地方,在某個轉角的早餐店面,是我們常去的地方,也是我們room man最常討 論的話題,老闆娘的女兒看起不錯,於是老闆就跟我們很熟,因為常去。台南高工對面的夜市,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連賣飲料的老闆都跟我 打成一遍,最後飲料攤歇業時,也請我們去唱歌送別。那裡有家的感覺,四位從高雄上來的台南的好友們,一起在那過生活,吃火鍋,打世紀 帝國,假日一同在台南趴趴走。當然,也有許多情感上的回憶...

  碩士畢業後,也在南科待了二年多,南科宿舍也是我的家,那裡有許多很要好的同事們,一起工作而住在同一層,偶爾浚榮就約我去釣蝦 ,或者去海釣。王博宿舍內總是堆滿了「紅酒」及「書」,當然還有吉布德三人組總總話題,還有許多不及備載的事情。隨著大家各奔西東,那 裡曾是我最熟悉的家。

  台北是我第四個家,更準確地說:陽明大學就是我的家,那裡有一群打拚的同學及學長姊、學弟妹們。即使畢業後,我更有一段時間常常 回去。在台北二年,也是跑遍大大小小地方,對於台北的一切,都那麼的熟悉不過了。家是人的情感,與在那地方的人、事、物有了記憶的牽 連,上台北就會想起同學們,APT LAB的伙伴,就會有回到家的感覺。所以,家麟學長還是繼續留在台北好了...哈~。

  最後還有一個無形的家,無論人在什麼地方,總會透過網路連到Facebook或Blog,那裡也是人們無形的家,無論距離多遠,總有些好友們 來按讚關心一下,或者給予生活上寶貴的建議,或者打打屁,天南地北的畫虎爛,也樂於與大家分享生活點點滴滴,這也是家的感覺。

※就算沙灘旁的老房子終有一天會被底下流過的湧泉拉倒、窗戶玻璃常常離奇破碎,但我還是深感幸福,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讓我學休息,做 自己的地方,這是一個真正的家。

Read Full Post »

圖書心得【一個人的經濟】

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1048

一個人的經濟:成熟市場也有大金礦

  • 作者:大前研一
  • 譯者:孫玉珍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31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67168
  • 裝訂:軟皮精裝

【心得】
大前研一的書都還滿值得推薦的,他的思考模式我還是學不會。「一個人的經濟」看到書名,我比較好奇的是這社會變成什麼樣了?為何 是一個人?一個人能帶來什麼樣的經濟?雖然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人,也很多事情也都一個人完成,但我們不見得真的想要一個人,有時會跟朋友聚餐,或者身旁有個伴侶,看看電影,四處逛逛,又或者是一個家庭出遊。一個人,聽起來或許有些孤單,但我不免好奇,買回來拜 讀一番,一個人的生活,未來它是呈現怎樣的社會經濟體。

  之前,跟阿吉的閒聊時,滿推薦他看這本書,我一直說要寫心得與他分享一下,或許他可以找到未來市場的金礦...

文中最寫實的就是這段話,聽起來或許有些感傷,但實在太佩服大前研一了,連這樣也可以想出「商機」。

這是個年輕人「想要」一個人生活、 中年人「愛上」一個人生活、 老年人「必須」一個人生活的時代。

20歲做個有為青年:想要一個人住的自由
30歲樂當單身貴族:期待王子公主的出現
40歲接受快樂敗犬:一個人自由自在沒牽絆
50歲個像有婚寡婦:老公最好不在家
60歲晉升資深主婦:拒當老公孩子的女傭
70歲變成失伴老人:每天都是星期天

  在台灣也慢慢步向日本的模式,隨著學歷越來越高,經濟前景不看好,晚婚、不婚,甚至結婚不生子的人也越來越多。社會多元化了,思 想也跟著多元化,或許人生不見得要遵循著傳統,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只是我們真的清楚自己未來想 過的生活方式嗎?又或者迫於環境的無奈?

〔買不起房子,愈來愈晚婚〕

  書中提到日本特有的社會現象「單身寄生族」,因有些青壯男性收入太低,負擔不起東京的房貸,甚至房租,而父母也樂意和他們同住。 這些人在遇到適婚對象,一定會被問到:「你有自己的房子嗎?」如果買不起房子就無法結婚,實際結婚年齡也就愈拖愈晚。

  在台灣我們這一世代是普遍高學歷世代,但卻也面臨經濟的崩世代,50年代的經濟起飛,使得父母一輩的成功經驗模式,不完全能套用在 我們這一代身上,有些父母在看待女兒所交的男朋友,有時不免會多了許多金錢價值的判斷,大學生22k是否能養一個家庭?女兒是否會嫁入一 個要吃苦的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心,我們都可以諒解的,但父母不見得對現在的經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變成一直在尋找...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要有20種嗜好〕

  或許你會覺得有些多,作者提出20種嗜好之中最好是10種室內娛樂,10種戶外活動,而5種可以獨樂,5種與朋友同樂。

的確,想要享受一個人的生活,真要培養一些嗜好,這些嗜好也就是商機,你會發現雖然經濟不景氣,但人們卻知道如何用廉價的休閒方式, 來維持著生活品質。又或者節省其它支出,就像有些人平日吃50元的便當,假日住五星級的飯店。對於買東西也更懂精挑細選,如書所講的「 日耗的要便宜,耐久的要精緻」、「貴的要獨特,便宜的要超值」,這些因經濟的改變,而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心理,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因素 ,就可抓住新商機。

〔派遣人力〕
在日本企業聘用正式員工的人數也僅占總員工數的47%,現在大家都對聘用正式員工十分謹慎,因為一旦雇用正式員工,就會降低人員聘雇 的彈性。

  在台灣因金融海嘯後,派遣人力就成許多企業愛用的對像,但這是好是壞呢?若以短期眼光來看,他們福利或許沒正式員工好,也較不穩 定,但長期來講,經過十年後,他們可能是身經百戰的勇將,價值也許比那些正職員工來得高,正職員工待久了,有時會過於僵硬化。作者也 鼓勵年輕人,不要拒絕外派至海外,在經濟無國界的貿易市場裡,末來這些外派的種子,都是提升國家國際競爭力的一員。

Read Full Post »

【圖書心得】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

直說無妨:非常關係2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9163

作者:鄧惠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0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8038318

裝訂:平裝

【心得】

這是我買鄧醫師著作的第四本書,前三本依序是「非常關係」、「寂寞收據」、「還想遇到我嗎」,這三本都還滿好看的,一開始買了「非常關係」這本書,才知道鄧醫師也有在于美人的談話節目「非關命運」當顧問來賓,才逐漸對她有所了解,鄧醫師真是集美麗與智慧於一身,真令我仰慕。

話說回來這本書比起我之前讀的三本書,其心理學的內容,描述的更精細,比起吳若權,吳淡如...等一些作者的兩性書籍,切入的角度很大的不同,鄧醫師的著作充滿了理性與感性的結合,也為同身為女性們同胞們,做出許多建言與分析,值得大家參考。有許多潛在心理層面,是我們當事者無法查覺的,有些涉及到孩堤時候的成長,有些涉及到父母的感情因素,這些種種的因素,在無形中會影響到我們談戀愛的兩性相處問題。

最後,希望藉由分享好書給大家後,當遇到兩性的問題,也希望能用更圓融的智慧去處理。處理兩性的問題,千萬不要盲目地求神問卜,應訴諸理性。當相處有問題時,能用雙方最佳的溝通方式「直說無妨」,畢竟另一伴應是你最信任,最親愛的伴侶,不向他(她)說,向誰說呢?

【重點摘要】

※如果男女雙方能夠建立起自信,用正面的態度去談維持愛情關係的品質,會比使用破壞性的手法去捍衛愛情來得更完美。

※男人想成功嬴得佳人青睞的三招式,1.「外在的讚美」;2.「你的心,只有我明白」;3.「只有在你面前,我才會變成這樣」。

※女生針對不同男人的攻勢類型。第一型:內向木訥、專注於工作的男人。對於這類男士,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潛入,要很習慣地好像每次都能巧遇。第二類型:需要新鮮感、具有好奇心的男人,這類情況下,女孩可以嘗試某種模糊跟衝突的表白。第三類型:男人的條件非常好,周圍充滿了一堆女生,如果真的喜歡上這種男人,競爭勢必激烈,下手只好快、狠、準!

※熟女在愛情關係中的致勝關鍵是,不需要再花時間去測試或猜想彼此的默契,這會讓男人覺得:自己被常作一個成熟的男人看待。

※若這種男人從小就和父親處於敵對的關係,或是在孩堤時代不被父親認同,希望藉由跟熟女交往而很快變成大人,這段戀情就很容易出問題。

※女人到了一定年齡之後,過度裝可愛或是耍任性,只會讓對方覺得妳是在指使人,或是想用權力去達到某些目的。

※夠格的熟男三大魅力:1.熟男可以聽女人講話,不會急著表現自己。2.經過社會的洗禮之後,熟男通常比較會說話。3.熟男的交往節奏會讓女人感覺舒服。

※觀察一個人的成熟度:1.溝通能力。2.情緒穩定度。3.面對爭執的能力。

※對於具有隱藏地雷性格的人來說,如果事情的發展不如其意,她就會覺得自己不被在乎,甚至是沒有存在感,那就更不可能直接去跟男友開口說出她的要求。

※如果他有一個控制慾很強的父母,或是在這種的家庭氛圍中長大,他就會非常討厭那種「有個人無時無刻都要吞掉自己」的感覺,於是就會故作神祕。

※遠距離戀愛需要的三高三低;三高:1.高安全感。2.高想像力。3.高穩定度。三低:1.操縱慾低。2.誘惑度低。3.依賴度低。

※有些人談戀愛的時候,是抱持著期待對方進入自己世界的心態,這樣的人會覺得,談戀愛是在自己的世界裡加入一個人,自己並不需要改變,但這在兩人的關係中是很難達到的。因為談戀愛應該是雙方都離開自己本來的區域,共同開創一個新的生活場域。

※當這個愛她的男人說出「我愛妳」的時候,女孩覺得他是在需索,這種情況就像她當年渴望母愛一樣,因此也不知不覺地陷入「一個索愛、渴愛的人,應該要被拒絕」的記憶。

※如同這位女孩,每個「不肯說愛」或是「害怕說愛」的人,背後往往有深層的理由,只要設法找出那個原因,也許就會發現要說「愛」不再是那麼難的事。愛並不沉重,只是要適時地表達,適時地說出口。

※無法接受另一半不說話的沉悶感:1.對注意力的需求。2.真的關心對方。3.對自己感到不確定。

※戀愛四週期:1.熱戀期。2.緩和期。3.評估期。4.倦怠期。

※女人的問題,處處是陷阱,男人就是搞不懂問題背後的問題。

※一旦妳清楚地認知到妳也有「需要」,正視對「給」不了的事實,妳的心就會漸漸清醒而想離開了。

※人對於傷害的心理反應有兩種方向:一種是離開傷害自己的人。另一種是否認自己受到傷害的事實。

※金錢和愛情失衡關係:至於女人肯砸下大筆金錢的背後原因,是因為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同與肯定,但卻忽略了這是一種交換的方式,永遠買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愛情。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分手管道前五名:1.社群網站。2.即時通訊軟體。3.請朋友轉述。4.分手字條。5.手機簡訊。

※當兩個人共結連理之後,在心靈上都會獲得新的一個角色,讓人彷彿再次回到嬰兒時期,重新成長一次。

※婚姻是一個運作系統,需要有人負責去建立和經營,雙方的感情才能夠歷久彌新。

Read Full Post »

世界地圖就是你的財富版圖:掌握國際觀,獲利更可觀

世界地圖就是你的財富版圖:掌握國際觀,獲利更可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6104

作者:劉必榮、林志昊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1年05月3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341705
裝訂:平裝

【前言】
這本書滿值得大家去閱讀的,這是一本比較有系統地,在講國際政治情勢及經濟學的結合,研讀完這本 書後,可讓你在看一些財經政治新聞,不再只是片段的新聞,可幫助你如何解讀這些新聞背後所牽動的效益 。

»
最近我都在研讀一些經濟相關的書籍,或許是自己對經濟感到無知吧!又或者是,對台灣經濟未來感到 憂心吧!在這之前對於經濟相關問題會有一堆問號?為什麼美國的經濟會牽動全世界?中國大陸的崛起,台 灣為何又愛又怕?歐債危機對台灣有何影響?台灣經濟為何一直在走下坡?又如作者所言:「為什麼在超商 買咖啡、在市場買黃豆、甚至在早餐店麵包,價格是操縱在華爾街那幫人的手上?」

原本,我以為只要人們努力工作,就不會餓死,就會過著越來越優渥的生活,等到老了大家都會累積一 筆可觀的金錢,大家到時可能煩惱著退休生活吧!就像50~60年代一樣,台灣經濟起飛,一直飛一直飛,不 會有墜機的一天。許多家長都以為,把孩子教育到大學畢業了,收入應該可以很高,但為何只領22k?更有 許多家長的觀念都停留在台灣經濟奇蹟的那一天,不明白我們這一代怎麼了?只能說:時代變了。

這幾年全球經濟景氣變動的實在太快了,有些國家的失業人口一直在攀升,台灣預估今年GDP成長不到 3%,假若再減掉通膨,台灣經濟其實已經是負成長。接連而來的訊息,我還來不及整理思緒,也正在學習中 ...而我們這一代早已被冠上「崩世代」的名詞,這一期遠見雜誌2012年8月號 第314期「年輕人憑什麼 羸」,看完後令人滿心酸的,台灣有更多人努力為生活而打拚,但還是無法改善生活,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 遠,甚至於連買房子想都不敢想,許多人生活在新貧一族,結婚生子都望之卻步了。

有空大家可看遠見雜誌這篇文章:小薪青年:400萬30世代的困境人生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20451.html

【心得】
言歸正傳吧!來談談這本書心得...台灣是個島國,沒什麼天然資源,所依靠的就是貿易出口,台灣 的經濟也更容易受到全球經濟景氣的影響。台灣人要多多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就像作者寫的:「台灣人的國 際觀,只限在王建民等台灣選手的國際賽事上。」

第一章 世界變了,投資當然也要跟著變

一個國家勢力的衰落,必然伴隨另一個國家勢力的崛起,這句話雖然是講美國經濟示微與中國經濟的崛 起,但也凸顯了兩國微妙的關係互動與相互競爭,美國挾持著美元的優勢,所建立的經濟體制也慢慢的面臨 諸多的挑戰與非議。而中國這世界工廠,也體會到不能單純依靠出口,中國慢慢的從製造大國走向消費大國 ,台灣西進的策略與經濟策略可能要變了。

總之這章就在講,世界經濟的規則正在變,所以...我們正處在這經濟快速變動的時代,或許這就是 陣痛期吧!

接下章節,我就不詳述了。
(P.S.不要問我看完後,賺了多錢?偷偷告訴你,我還在虧錢。>_<)

第二章 中美強權爭鋒,創造財富流動新格局
第三章 四大地緣關鍵國,大國爭鋒的受惠者
第四章 各懷鬼胎的金磚四國
第五章 成熟國家的焦慮與停滯
第六章 中國商機跟你想的不一樣
結語 面對沒有秩序的世界

【摘要】

※第一個要被顛覆的投資邏輯:「成熟國家股票比新興國家穩健」。

※第二個要被顛覆的投資邏輯:「新興市場具有高報酬特性」。
※第三個要被顛覆的投資邏輯:「股市比債市好賺」。
※第四個要被顛覆的投資邏輯:「新興市場將取代成熟市場」。

※中國要把過去「重出口、重消耗、輕內需」的經濟模式,轉型為「重內需、減消耗與減出口」。
※資本快速移動的年代,資產泡沫很容易形成,同樣也可以很輕易地被戳破。
※財富是否會被創造,有很大部分取決於一國的地緣位置。「地緣政治學」或「政治經濟學」,就是用地圖 概念來分析國家之間政經互動的模型。

※美國過去是這個世界既有秩序的「創造者」,未來則是既有秩序的「維護者」。
※中國過去是這個世界既有秩序的「追隨者」,未來則是既有秩序的「挑戰者」。

※按照中國的計畫,「西部大開發」的十年戰略,將逐步把中國的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與南亞銜接起來,形 成一個面積近一千四百萬平方公里、人口近二十九億的「超級市場」。
※中國和印度至今仍有邊界爭議未解,以及西藏流亡政府特殊的關係。

※中南美洲與非洲,下一個資源爭奪的主戰場。中國對原物料的龐大需求,是刺激非洲和中南美洲經濟起飛 的關鍵。
※俄羅斯輸往歐洲80%天然氣,都是經由烏克蘭轉送。換句話說,烏克蘭在歐洲的地位,就相當於麻六甲海 峽對亞洲能源運輸的地位。
※所謂「人口紅利」,指的是勞動人口與年齡結構在經濟發展上的優勢。

※別以為土耳其是個落後的中東國家。人們喜愛的義大利皮件,就是在土耳其製造的;美國的F16戰鬥機也 是在土耳其生產的。土耳其最大的產業是汽車工業。土耳其本身也是農業大國。伊斯坦堡被評選為「2010年 最有活力的城市」。
※想進非洲先問南非;南非為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南非與巴西帶頭組成「南南聯盟」,經濟總額佔全球經濟 產值六分之一強。
※第一個「勢」的變化,就是中國和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權力競賽。
※第二個「勢」的變化,就是中國和東協之間的產業轉移。
※放眼東南亞,印尼在人口、土地面積,甚至是礦產資源上,都比越南要豐富許多,政治環境也比越南穩定 。

※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上學到任何教訓-黑格爾。
※中國經濟的轉型,就是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朝綠色環保與高科技的領域前進,而這兩者相乘的結果,就是 對全球輸出通膨。
※當出口需求減少或消失了,中國就會遭遇「產能過剩」的危機,進而發生通貨膨脹;若貨幣政策上一個不 小心,就足以讓過去數十年累積的財富在瞬間化為烏有。

※目前印度經濟發展的狀況,就同80年代剛走上改革開放的中國。
※中國和巴西的合作空間非常大,中國是製造業起家,巴西是原物料起家。故巴西股市與中國股市在過去五 年的連動表現牽連很深。
※亞洲經濟發展之所以成功,真正的動力,不是仰慕西方經濟模式的成功之處,而是急切想要擺脫被西方宰 制的渴望-艾瑞克.胡佛
※美國最大的王牌-「美元」。對美國而言,利用美元的優勢地位來維繫自己的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事。

※任何再小的數字,只要乘以十三億,都會變成一個非常大的數字;再怎麼了不起的數字,只要除以十三億 ,也會變成微不足道的數字。-「中國總理 溫家寶」
※一場金融海嘯,改變的不只是各國勢力的分布,更是價值觀念的重整。
※國際觀是讓我們學習用不同的視角,去看待同一起事件。
※當恐慌蔓時,冷靜才是美德;當絕望擴散時,希望才是力量;當不安肆虐時,知識才是憑藉;當想像匱乏 時,行動才是良藥。

Read Full Post »

圖書心得【賈伯斯傳】

賈伯斯傳(軟皮精裝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2255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
原文作者:Walter Isaacson
譯者:廖月娟、姜雪影、謝凱蒂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前言】
  三個星期前,就已經把這本厚達800頁的「賈伯斯傳」看完了,呼~這是由始以來看最厚的自傳,不過內容還真的滿精彩的,人生就像一本書,賈伯斯的人生充滿起伏,更充滿了許多瘋狂的執著與完美品味,感覺我沒他那麼瘋狂,所以我無法改變世界。但也從書中學到一位狂人的格局及遠見,書中很公正的書寫賈伯斯的生平事蹟,褒貶參半,絕無神化的意味,讓讀者很平實地去了解一位成功之人的光明與黑暗面。

  其實,我不是一位Apple迷,會想去看「賈伯斯傳」的原因是...我之前看過「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一書,我滿喜歡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他是蘋果電腦的創始者,有著純樸工程師對技術上的執著,他不像賈伯斯一樣喜愛掌權,操縱著別人,他(沃茲尼克)就像是一顆璞玉,賈伯斯卻有獨特的眼光去發掘他,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可說是共同創造蘋果的傳奇人物(P.136「沃茲尼克設計的機器像是種子,賈伯斯使它成長壯大,最後成為一家公司」),但太多人卻把焦點放在賈伯斯上。但現實中,有更多的長官是看不見〔種子〕的,更別說讓公司成長壯大。

參考:圖書心得【科技頑童沃茲尼克】
 https://chiender.wordpress.com/2009/04/22/【圖書】科技頑童沃茲尼克/

 

【心得】

  《現實扭曲力場》

  賈伯斯就像是曹操一樣,這是我對他的看法,曹操是亂世之奸雄,但一位奸雄底下卻謀士如雲,猛將如過江之鲫,可見雄謀與御人術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但後人大多只見曹操之奸,卻鮮少人觀注曹操的御人術,其實曹操的御人術是凌駕在他的雄謀之上的。賈伯斯也是一樣,書中談到他很會操控人性,也會知道如何激勵團隊,書中常談到賈伯斯會有某種〔現實扭曲力場〕(P.181沃茲尼克:「他看到的未來不合邏輯時,這時現實扭曲力場就會開始起作用。例如,他告訴我,我可以幾天內設計出打磚塊的電玩遊戲。每個人都知道這不可能,但他還是激發我做出來了。」),賈伯斯能讓聽者在當下會相信他,並且願意為他的理念而衝刺。這也是在職場上難以遇到這種長官的,許多長官只會玩權謀,卻不懂的如何激勵人心,長久下來只會走向暴政必亡的結果。

  《動機是產品》

  賈伯斯對產品的執著,是旁人無法所及的,書中有一文提到,「沒有其它家公司的執行長能像賈伯斯那樣清楚公司的產品」,P.770文中提到賈伯斯的一段話:「我對建立一家屹立不搖的公司有著不滅的熱情。我希望激發公司裡的人做出偉大的產品,其他都是其次的。...然而,最重要的動機還是產品,而不是獲利。」;賈伯斯在他第二次回來掌權時,將發散的產品,砍到只剩下幾項專案,不得不佩服他的專注與遠見,iPod、iPhone、iPad...等。一位有遠見的領導者,應該是把團隊專注在某項有願景的事物上,並投以足夠的資源以衝刺。但可很惜,現實上職場上的長官,卻不一定有此遠見,他們只想做〔生意〕,接了無數個爛案子,只因為有利可圖,但...是為公利或私利就不得而知了?

  《科學與人文》

  P.771賈伯斯:「蘋果能打動很多人的心,是因為我們的創新還有很深的人文淵源。我認為,偉大的工程師和偉大的藝術家很類似。他們都有表達自己的深切欲望。」

  寶麗來(Polaroid)的創辦人蘭德(Edwin Land)曾說過:「一個人能站在人文和科學的交會口,兼容貫通,才是真正的人才。」;這也讓我想起我們公司的新宗旨:「科文共裕,創新開放」,老實講這格局真的很大,也很高,即使能解釋,但並不一定能有所體悟,在科學與人文的融會貫通下,才會有驚人的創新力,即使一位格局夠高的執行長所提唱的理念,但很遺憾的是,底下的某些長官並不一定能有這樣的格局。

  賈伯斯的品味極高,所以能讓他看上的家俱是沒幾樣的,所以他家裡的客廳是很簡約的,他的生活與他修行禪學有關,他的一切價值觀也與襌學脫離不了關係,他的專注力讓他的直覺變的很強,而且他能很清楚了解他想要什麼?或不想要什麼?對於產品他奉行〔極簡美學〕,他也熱衷在設計上,所以他對產品由裡到外都要求很高,連對一顆螺絲都很在意。因為他的完美主義作祟,所以他堅持〔軟硬整合〕,這也是蘋果走向封閉系統的原因,但似乎沒有那個系統是絕對的好或壞之分?

  但話又說回來了,也沒幾位長官能有樣的格局的,想培養出所謂的偉大的工程師,因為他們自己根本不懂得產品需要何種技術?更談不上〔人文與技術的整合〕,因為他們只希望能聘請到可願意開二個帳戶的工程師...

【後記】

  我想該停筆了,再寫下去可能沒完沒了,讀書的目的可以與現實結合,去了解比較一些差異性,這本書很值得大家去讀。至於,賈伯斯有些負面的情緒,我在此不多說了,只能說他若情緒控制得體,他會更完美些。

【摘錄】

◎「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靜心-這時,你的直覺就像花朵綻放開來,你看到的一切變得更清晰,你也比較能夠活在當下。
◎賈伯斯的設計哲學:「簡約就是細膩的極致。」
◎畢卡索:「好的藝術家懂得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則善於偷取。」
◎正如詩人艾略特所言,在概念與創造之間有一道陰影。翻開發明史來看,不是有新的點子就能成功,執行也一樣重要。
◎「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簡稱WYSIWYG)
◎我看到在蘋果工作的一些人賺了大錢,便覺得自己非過另一種生活不可。有人買了勞斯萊斯和好幾棟豪宅...。實在很瘋狂。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對自己承諾:我絕不讓金錢破壞我的人生。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有這麼一句:「神靈現在發揮自己的意志,曾經迷失於世界的人,如今已征服這個世界。」
◎何茲菲德說:「賈伯斯認為自己是藝術家,也希望設計團隊能以藝術家自居。所以最終目的不是要打敗競爭對手,也不是獲利,而是盃最大努加做出最好的東西。」
◎賈伯斯用人極為挑剔。他需要有創意、聰明絕頂又有點叛逆精神的人。
◎「真正的藝術家是能把東西做出來的人。」
◎麗莎說:「他相信,旱地也能豐收,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得到快樂。他知道大多數人都不了解的公式:物極必反。」
◎賈伯斯:「只要我感受到純淨的事物,純淨的精神與愛,我總忍不住落淚,純淨總是深深打進我心裡,深深吸引我。」
◎賈伯斯的管理格言是「聚焦」。
◎雖然賈伯斯自己的個性獨裁專斷,從不相信共識這回事,但他卻非常努力為蘋果,打造一種強調團隊合作的企業文化。
◎馬庫拉的格言:「一家好的公司必須產生獨特的形象,也就是說,它所做的一切,從包裝到行銷,都必須能夠傳達自己的價值觀及重要性。」
◎一旦沒有了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靠創意杂活的企業也將消失,或根本不會出現。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偷竊就是不對。不只傷害別人,也有損自己的人格。
◎愈少絕對代表愈多、愈簡單也絕對代表愈美。
◎賈伯斯是天生的完美主義者,他無法不將一項產品的各個部分整起來-從硬體、軟體、內容,到市場行銷。
◎「我們持續投注於研發,努力發明一堆新東西,以便在衰退結束後,立刻遙遙領先競爭者。」

◎知道自己即將死亡...。因為幾乎每件事情,包括所有外界的期待、所有的驕傲、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全都消失了,剩下來的才真正重要的東西。...即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什麼不順心而為?

Read Full Post »

Older Posts »